一、麻醉科相關簡介
麻醉科實驗室平臺具備完善的科研條件和多模塊集成的研究體系,由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理學、動物行為學及神經生物學四大研究模塊構成,總資產約3000萬元,配備多種國際先進的大型科研設備,全面支持從分子機制解析到臨床轉化的多層次研究。主要儀器設備包括:組織與細胞能量代謝分析系統、超分辨率活細胞成像系統、清醒動物生理遙測采集系統、研究級全玻片數字化掃描系統(vs200)、膜片鉗電生理記錄系統、腦立體定位及光纖記錄/光遺傳干預系統、zeus高通量神經信號采集系統、lumicycle生物節律光度計及生物節律數據采集與分析平臺等。麻醉科實驗室聚焦臨床問題,立足科學研究,落腳臨床轉化,目前已經實現科研轉化多項,擬轉化合同總金額達到2.265億元。
麻醉科實驗室近三年培養博士后共計11名,發表sci論文40篇,if>10論文4篇,獲批國家級項目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項目4項,省部級課題7項,獲評重慶市博新計劃1人,重慶市衛生領域國家級后備人才項目1項,博后一等資助項目1項,博后獲批項目經費超過1000萬元,獲省部級獎勵5項,博后團隊在站或出站后晉升副高級職稱5人,出站后當年晉升博導1名。
二、學術帶頭人及合作導師簡介
黃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工作站導師。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麻醉科主任、黨支部書記,重慶醫科大學麻醉系副主任。任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常委兼疼痛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委員兼臨床研究與轉化學組副組長,重慶市醫院協會麻醉管理分會主任委員,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麻醉學分會主任委員,重慶市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醫師學會麻醉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麻醉學分會常委,中國睡眠研究會麻醉疼痛分會常委,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理事,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麻醉與疼痛專委會常務委員,重慶市解剖學會常務理事等。重慶英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重慶市中青年醫學高端人才卓越團隊負責人,哈佛醫學院博士后等?!毒纸馀c手術學雜志》副主編,《檢驗醫學與臨床雜志》編委,《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science》學術編委,《autophagy》、《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等sci科技期刊審稿人。從事圍術期器官保護機制、生物節律與疼痛、線粒體質量平衡方向的研究,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科研經費共1500余萬元,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國家軟件著作權1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if>;10分4篇,單篇最高34.915分。培養的博士后中,1名獲得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資助、1名獲得重慶市博士后一等特別資助,2名出站當年晉升副研究員、1名出站當年晉升博士研究生導師、1名出站當年晉升碩士研究生導師。
舒仕瑜,主任醫師,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后,專業型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重慶市中青年醫學高端人才,渝中區高層次人才,重醫附二院“寬仁英才”骨干人才,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麻醉學管理學院第二期學員。從事麻醉工作21年,擅長小兒和高齡以及危重患者手術的麻醉,研究方向為:未成熟大腦創傷性腦損傷的發病機制與防治、圍術期腦保護、膿毒性休克肺損傷的發病機制與防治?,F任第14屆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生理與生命科學學組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委員,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體外生命支持分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兒科學組委員。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4項,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科研論文40余篇,其中sci論文15篇。申請并獲得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參與《smith pediatric anesthesia》、《quality and safety in anesthesia and perioperative care》、《gregory pediatric anesthesia》等多部麻醉學專著的編譯。曾在世界神經科學大會(華盛頓)和澳大利亞新西蘭麻醉年會(墨爾本)上作大會發言。目前在讀研究生9名,兩名獲得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
段光友,副主任醫師/副研究員,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麻醉科副主任,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耶魯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十四屆青年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分會疼痛學組秘書/委員,獲評重慶市青年崗位能手標兵,重慶市中青年醫學高端人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個人研究方向為圍術期康復和急慢性疼痛機制研究及轉化,目前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40余篇,其中q1區論文29篇,發表在anesthesiology的論文被期刊官方評選為“2011-2018年中國優秀論文”(全國僅2篇入選);并在bja、j clin anesth、j pain、int j surg、digest endosc等麻醉、疼痛和外科學領域top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其中3篇高影響期刊論文被雜志同期評述推薦,還有1篇被評為top引用論文;同時長期擔任30多個sci雜志審稿人。近年來作為負責人主持各項課題1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4項,管理科研經費超600萬,并指導研究生獲得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1項。在臨床模型應用及鎮痛藥物研發方向申報發明專利多項,其中2項已經實現臨床轉化,轉化總金額超過1千萬元。
鞠大鵬,副研究員,學術型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麻醉科副主任,近十年聚焦生物節律機制研究,研究方向:1.利用單細胞篩選、組學分析和生化手段研究生物鐘新的轉錄調控機制;2.開發神經環路研究工具,探索哺乳動物中樞生物鐘輸出機體生理節律的神經調控規律;3.結合人體生理和病理的節律規律,開展時辰治療研究。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表論文3篇,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雜志發表論文1篇。獲批國際專利1項。主持國家面上項目1項,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節律分會委員。
圖片段晨陽,副研究員,特聘副教授,學術型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重慶市衛生領域國家級后備人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重慶市中青年醫學高端人才,“博新計劃”獲得者,麻醉學領域高學術影響力學者。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器官保護學組委員、中國藥理學會麻醉藥理學專委會委員。長期從事圍術期器官保護與線粒體質量控制相關工作。基礎研究重點探究休克、膿毒癥、缺血再灌注等圍術期常見危重癥心、腦、肺等重要器官線粒體質量失衡特征機制,尋找線粒體質量控制新靶點和新藥物;臨床研究重點推進圍術期器官功能監測設備模塊化、診療一體化,構建“大循環-微循環-線粒體穩態”聯合監測體系,開展圍術期常用藥物線粒體質量評測,從線粒體層面評估麻醉藥物安全性及對患者代謝和預后的影響。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川渝科技學術論文獎。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重慶市自然基金面上項目、重慶醫科大學“揭榜掛帥”重大科技人才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8項,配套經費600余萬元。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在cell death differ、adv sci、ann oncol、military med res、redox biol、pharmacological research等高水平期刊發表sci論文26篇,累計影響因子264分,其中10分以上1區top期刊論文10篇,獲評esi高被引論文,總引用884次,h指數18。擔任military med res、aps、cvia等多本sci期刊青年編委和sttt、adv sci等高水平期刊審稿專家。
三、博士后申請條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具備扎實的研究基礎和較大的科研發展潛力。
2.年齡一般在35歲以下(含35歲),身體健康,可全職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3.獲得博士學位,且獲得學位時間一般不超過3年。
4.a崗:在if≥20且分區1區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過科研論著1篇,或者在if≥10且分區1區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過科研論著2篇;
b崗:在if≥7且分區2區及以上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過科研論著1篇,或者在if≥5且分區3區及以上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過科研論著2篇;
c崗:在if≥3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過科研論著1篇。(以上作者身份均要求為獨立第一作者或共一排一,分區均為中科院分區,條件優秀者可一事一議)。
5.人事關系與檔案須轉到我院管理。
6.允許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漆t師規范化培訓人員從事臨床醫學博士后研究工作。
7.專業要求:臨床醫學(專業不限)、基礎醫學(包括神經科學/藥理學/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四、博士后待遇和疊加項目資助
博士后待遇
1.全職博士后在站期內,實行年薪制,根據崗位分為a崗:55萬/年,b崗:40萬/年,c崗:30萬/年。a、b崗為3年期,c崗為2年期。站中可申請崗位調整。且根據科研產出,享受與職工同等的高水平科技成果獎勵。
2.醫院提供科研啟動金:a崗60萬,b崗:20萬,c崗:10萬。
3.博士后在站期內,提供1套博士后公寓拎包入住或2000元/月的標準住房補貼。
4.博士后在站期間,滿足相關條件可申請站中進編。
5.可參照相關規定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6.博士后在站期間申報或直聘醫院“寬仁英才”項目,入選后可獲得10-25萬元科研經費以及500-1000元/月的人才津貼。
7.博士后出站留院后,可申請醫院人才培優項目,入選后可享受不低于300萬元的經費資助。
疊加項目資助
(1)獲批各類博士后資助項目者,除享受基礎年薪外,疊加享受上級部門項目資助經費,醫院另外疊加資助最高20萬/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項目:
(2)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a檔(即國家“博新計劃”),資助標準為每人28萬/年,國家資助2年;科研啟動金8萬元。
(3)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b、c檔,b檔:每人18萬/年,c檔每人12萬/年,國家資助2年。
(4)重慶市“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重慶市人社局給予每人兩年60萬元的資助,其中40萬元為博士后日常經費,20萬元為博士后科學基金。
(5)“香江學者計劃”。資助經費為每人36萬元人民幣和43.92萬港幣(約合36萬元人民幣),主要用于支付獲選人員在港期間的生活開支、住房補貼、醫療保險、科研補助及往返旅費等。
(6)“澳門青年學者計劃”。資助經費為每人36萬元人民幣和42萬澳門幣(約合36萬元人民幣),主要用于獲選人員在澳門期間的生活開支、住房補貼、社會保險以及往返旅費等。
(7)重慶市博士后國際培養交流計劃項目。重慶市人社局資助30萬/兩年,15萬/年。
五、申請方式
請申請人將如下材料的壓縮包發送至意向合作導師郵箱:
黃河:huanghe@cqmu.edu.cn
舒仕瑜:shushiyu@cqmu.edu.cn
段光友:duangy@hospital.cqmu.edu.cn
鞠大鵬:judapeng@hospital.cqmu.edu.cn
段晨陽:duanchenyang1991@cqmu.edu.cn
郵箱主題請注明“應聘博士后+重醫附二院麻醉科+姓名”,申請材料包括:
1.完整的個人中文簡歷(pdf),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和自我評價、主要科研技能、過去科研總結等,統一成pdf文件。
2.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證明掃描件(即將獲得博士學位的候選人提供相關說明)。
3.代表性成果全文。
4.其它能夠說明科研和工作能力的材料。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m4yarunpinpuxkttyynmqg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高才博士后】網站→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
【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