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始終把教師發展作為學校發展的基礎工作。圍繞縣情實際,深入開展研究,著力構建教師培養模式,歷經三年實踐探索,形成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五部曲”,快速提升縣域小學教師整體素質,為促進學校快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第一,把握方向。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導航和施策功能,是行動的指南。一是情況準。對縣域2124名小學教師開展測試(“三筆一畫”達標896人,專業知識達標1302人、理論研究達標805人,教學能力達標1209人,班級管理能力達標607人),展開swot分析。二是定位準。落實“1+1”培養目標,分年齡段對測試不達標和達標教師制定“基礎三年規劃書”和“提升三年規劃書”。教師定期總結,教委落實考核。
第二,注入動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措施得以實施,是自我發展的源動力。一是喚醒教師職業自尊,爭取在教師待遇、崗位競聘等焦點問題上實現政策最大化保障。通過黨建引領、師德培訓等方式引導教師對“準”的因素形成共識,思想上把自身發展看成必須做好的工作。二是喚醒教師行為自覺,每年評選縣師德標兵和“四有”好教師,樹立榜樣示范,觸動教師靈魂,自覺規范行為。三是喚醒教師能力自強,采取“搭平臺、建機制”等方式營造良好教學與研究氛圍,教師在氛圍中融入,融入中進步。四是喚醒教師使命自豪,采取民主治校,讓教師成為學校發展重要元素,感受存在價值,自覺肩負教育使命。
第三,確保效果。嚴格規范管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效果持續良好。一是制度面對面。縣教委指導學校出臺《十四五發展規劃》《教師專業發展三年規劃》等7項規定制度,各校根據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制定《教師上課十條》《三課認定標準》等執行制度,建立長效機制。二是執行硬碰硬。各項規章制度和集體決定事宜堅決執行,不走過場,形成一體化,以鐵的制度確保工作效果。通過到位、入格的常規管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執行力和創新力。
第四,助力提升。搭建實踐平臺,引領教師快速專業發展。一是專家引領。爭取領雁工程、東西協作等項目落戶巫山縣,邀請專家58人到縣舉辦學術交流,到校開展現場診斷。二是示范引領。培養市級骨干教師等102人,縣級骨干教師等278人,開展縣培37場次、“同上一節課”等教學沙龍12場次,科室到校專題培訓和指導29場次,形成“成長一個、帶動一校、影響一片”新格局。三是團隊引領。參與市教研工作坊、名師工作室27人,成立縣工作坊5個、名師工作室3個,聘任縣國培專家100人,充分發揮學校科研室和教研組作用,引領學科專業發展。
第五,突出成果。搭建研究平臺,讓教師成為新時代真正的教育人。一是人人參與研究。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名校專家交流37次,選派干部、教師參加國培和市培600余人次。“智慧共享”,組織國培下鄉、鄉村教師培育站等活動17場次,輻射教師2568人次。二是人人學會研究。落實幫扶計劃,1所城區學校結對2所鄉村學校,1位優秀教師幫扶1名青年教師。13所學校探索出課堂教學模式,經歷“建模、用模、超模”三階段,課堂模式化,快速提升教學能力。開展縣級賽課126次,課堂藝術盡顯。常態化開展校本研修、“三微”和“三小”教研,穩步提升研修能力。教師獲國家級獎項13項,市級獎項186項(市級賽課一等獎5人次),市級及以上榮譽126人次,縣級以上課題獲獎358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