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考生朋友們:
歡迎您報考重慶市南岸區所屬事業單位!重慶市南岸區事業單位(含教育、衛生)2023年第二季度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將于6月17日舉行。為確保廣大考生順利參加考試,現將相關事宜提醒如下:
一、考試情況
(一)考試時間及科目
2023年6月17日(星期六)
08:30—12:00《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和《綜合應用能力》
(二)考點安排
序號 | 考點及詳細地址 | |
1 | 重慶市南岸區城南家園小學校 | 重慶市南岸區茶園新城區天文路(城南家園公租房小區旁) |
2 | 重慶市南岸區江南小學校 | 重慶市南岸區回龍路62號 |
3 | 重慶市南岸區珊瑚中鐵小學校 | 重慶市南岸區長生橋鎮丁香路7號 |
4 | 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校 | 重慶市南岸區南坪金山路160號 |
5 | 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小學校(CBD校區) | 重慶市南岸區騰黃路26號 |
6 | 重慶市南岸區珊瑚魯能小學校 | 重慶市南岸區茶園新區天文大道17號 |
7 | 重慶市第一一O中學校 | 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15號 |
(三)參加考試注意事項
1.須攜帶紙質《準考證》、有效居民身份證原件(有效期內的居民身份證或臨時居民身份證)參加筆試。如遺失身份證,請在就近公安派出所出具含有本人相片和派出所鮮章的臨時身份證明。
2.須自備筆試所需的黑色中性筆、2B鉛筆、橡皮等文具,其中參加綜合應用能力(C類)考試可能需要直尺(應為無計算、存儲或通信功能的普通直尺),請參加綜合應用能力(C類)考試的考生攜帶以備使用。
3.建議考試期間全程佩戴口罩。
二、交通提示
1.建議考生充分考慮好交通、天氣等因素,按照準考證提示有關信息,提前到達考試地點并熟悉考點位置、周邊環境及乘車路線,避免考試當天走錯考點或考場。考試當天請預留充足的入場檢查時間,建議至少在開考前30分鐘到達考點。
2.建議考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達考點,注意交通安全,避免擁堵。
三、南岸人才政策
南岸區始終歡迎各類人才投身南岸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為進一步全方位提升人才發展環境,我區出臺了“江南菁英”人才政策,具體信息可登錄微信小程序“江南菁英”查看。
四、天氣預報
6月17日南岸區天氣預報:小雨轉大雨 22—27℃,請準備好雨具出行。
本次公開招聘各環節相關事宜將在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政府網(http://www.cqna.gov.cn/)公示公告欄目進行公告,請考生關注。
南岸區區情簡介
南岸區地處重慶主城、長江以南,兩江交匯、山水一體、城林相伴,1950年6月建區(原重慶市第五區),1955年10月更名為南岸區。南岸區幅員面積262.43平方公里,下轄8個街道、7個鎮,常住人口119.76萬人,城鎮化率97.8%,每10萬人中有32336人擁有大學受教育水平、為全市最高。已建城鎮建設用地約81.40平方公里,規劃實施率約75%,至2035年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132.68平方公里。西部首個國家級開發區重慶經開區、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自貿試驗區南岸板塊、中新合作示范項目等聯動發展,榮獲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區、國家科技進步示范區等眾多國家級榮譽。在全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號工程”中,南岸地處重慶“兩江四岸”核心區,作為主城都市區歷史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東部生態城的主體部分,戰略地位凸顯、機遇利好疊加、發展前景良好。
一是區位條件優越。區內水運、空運、公路、鐵路齊備,周邊交通四通八達,15分鐘直達江北國際機場,20分鐘可抵重慶西部物流園。朝天門大橋、東水門大橋等11座長江大橋貫通南北,高鐵重慶東站開工建設,軌道三號線、六號線及環線等運營。
二是資源優勢明顯。擁有50公里長江岸線、長江上游第一大島廣陽島、“山城花冠”南山,生態稟賦獨具特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等多重政策疊加。商業、會展、居住、物流、旅游及人力資源等要素富集。
三是創新要素富集。擁有4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5所高等院校,工信部中國信通院西部分院、交通運輸部通信信息中心西部分中心和中電科集團24、26、44所等國家級科研平臺18個,市級及以上科研平臺達到208個,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29%,科技創新指數居全市前列。
四是人文底蘊深厚。古“巴渝十二景”中南岸獨占四景,禹涂文化傳承千年、開埠文化歷經百年、宗教文化獨具特色、抗戰文化歷久彌新、巴渝文化精彩薈萃、紅色文化光耀神州。近年來,打造了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龍門浩老街、彈子石老街、黃桷埡老街、市規劃展覽館、三峽文物保護基地、重慶國際馬戲城等城市文化新地標,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被評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地區。
五是產業特色鮮明。集聚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等“國字號”金字招牌。智能終端、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產業蓬勃發展,維沃、美的、重慶中煙等龍頭企業增勢迅猛,飛象、根云入選全市十大工業互聯網平臺。長嘉匯金融中心、國家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等加快建設,集聚了阿里巴巴、京東、網易、科大訊飛等頭部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市比重穩定保持在10%左右。